綠色飲食指南

都市人工作繁忙,下班後往往因身心俱疲,而選擇能快速解決晚餐的高油高鹽外食,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,也造成了許多一次性資源的消耗。近年政府宣導各項環境保護政策,其中「綠色飲食指南」,提倡人們惜食護環境、環保省資源等概念,並網羅了許多餐飲業者加入綠色餐廳的行列,一同減少環境資源的浪費。本文將介紹如何識別綠色飲食,以及綠色飲食關鍵指標,讓大家能更貼近綠色飲食生活的理念。

如何識別綠色飲食?培養4種「綠」習慣,愛護環境不落人後

「綠色飲食」是一種對人體與環境皆有益的飲食習慣,透過節省資源、珍惜食物、使用在地食材、少吃加工食品等方式,讓生活更加有「綠」品味,此外,你也可以透過遵循以下4項重點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為環境盡一分心力。

吃多少點多少,惜福打包食材不浪費

吃到飽是許多人心目中聚餐的第一選擇,花較少的錢可以吃到多種菜餚,且時間內可以無限制的取用餐點,但暴飲暴食不但對身體造成負擔,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。平日裡就該適度飲食,吃多少點多少,吃不完也可以打包,或是善用捐食地圖讓資源有機會到需要的人手上,別忘了世界上有許多人受著飢餓之苦,我們應該更加惜福,愛護環境、節省資源。

選擇全食物,多吃天然蔬果

全食物飲食是以天然完整食物為主的一種飲食方式。在1953年德國營養學會發表的「全價值營養」觀點中,認為加工越多的食物,營養價值流失越多,故希望民眾選擇食物時可以參考以下指標:

  • 盡量從植物中攝取蛋白質
  • 少添加調味料、油等添加物
  • 五穀類食物推薦以全穀物為主
  • 盡可能從原型食物中,攝取人體所需營養素
  • 料理過程中盡量不改變食物原型(例如:不醃漬、不油炸)
  • 購買食品時盡量挑選接近原型食物的產品,透過減少加工食品的需求,降低造成的碳足跡,守護環境之餘,也能節省能源消耗。

 

減少浪費,廚餘分類回收

在家煮飯做菜,難免會有廚餘,一般會將廚餘分為養豬類及掩埋類2種:養豬廚餘主要為吃剩飯菜、菜葉、未發霉的過期食品、生肉內臟等,會經過高溫蒸煮後,餵食給家豬吃;但臭酸、變質或是堅硬骨頭,以及非動物能食用的廚餘則歸類在掩埋廚餘。收集廚餘前需注意不要混入外包裝、牙籤、筷子、衛生紙等異物,避免回收人員需要撥弄廚餘將垃圾移除。此外,食用油並非廚餘,屬於一般回收類,可以用瓶子盛裝後交由資源回收車回收,切勿直接倒入下水槽造成汙染。

自備環保餐具,選擇綠色友善餐廳

環保意識崛起,政府先後禁止商家免費提供塑膠袋及塑膠吸管,邀請民眾自備環保餐具用餐,減少資源浪費,除此之外,也邀請各家餐飲業者一同加入「綠色餐廳」制度,其中包括:使用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、不提供一次性餐具、節能低碳的用餐空間等規範,民眾可以透過全民綠生活網站,查詢綠色餐廳的所在地,前往政府認證的餐廳用餐。

綠色飲食關鍵指標

綠色飲食關鍵指標,《綠食宣言》6大原則

「綠食宣言」運動,由綠色餐飲指南偕同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於2019年開始推行,邀請各大餐飲業者以及注重食安的朋友們,一同關注綠食宣言,並透過業者向消費者提供符合綠色飲食的餐點,再由消費者主動選擇綠色餐廳用餐,創造友善的餐飲環境,以下是《綠食宣言》的6大原則,期望更多人加入綠色飲食的行列。

  1. 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
  2. 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
  3. 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
  4. 減少添加物使用
  5. 提供蔬食餐點選項
  6. 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

EATMI米包|通過「國際素食認證標章」值得信賴的綠色飲食首選

EATMI看到台灣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,吃米的數量也從每年100kg減少至不到40kg,秉持著「永續飲食」的理念,使用在地蓬萊米製成米包,協助減輕公糧米過剩的問題,同時減少產品碳足跡。未來,EATMI也會秉持著友善環境的理念,開發更多對人體及環境都天然無負擔的美味產品,讓人們守護環境的同時,也能有更多的新選擇。 EATMI支持綠色飲食行動,選用在地稻米製成各式米包、米福堡、米蛋糕,營養好吃且不含麩質,大人小孩、麩質敏感都能健康吃,對EATMI米包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到我們的賣場參觀選購。

延伸閱讀:

EATMI 減少食品添加物 取得「潔淨標章」給您更多食安保障!

新米食文化-挑戰台灣米的各種可能

相關商品